2007年3月21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喜读是硬道理
黄连

  于丹的《论语心得》、《庄子心得》出来后,闹过大动静,不过是被动的。10个号称为博士的学者,觉得于丹这样解读古典文学是在毁灭传统文化,于是怒不可遏,要几个人——凑成10个,也许真是深谙传统文化——联络起来“炮轰”,并由此而断言“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”。
  我是粗人,不懂传统文化,读《论语》和《庄子》,如果没有详尽的注解,看不懂。因此,对于丹小女子般地娓娓道来,特别是她那种人生感悟——有那么一点人生的哲理,但又不是莫测高深或凌空蹈虚,体味起来觉得非常惬意。
  所以我也有点搞不懂,你们既然认为于丹是把传统文化“推到水火里去”了,要“救传统文化于水火”,那么也弄几本大家喜欢看,至少是像我这样的粗人也爱读的“通俗读物”出来,所谓“是骡子是马,牵出来遛遛”。
  本来不想凑这个无聊的热闹;起这点感想,是因为看到了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消息。说的是,浙江乔司监狱把于丹的《心得》作为了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的教材,而且这些服刑人员阅读热情高涨,“这次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”。嗨,于丹的《心得》居然进了高墙,而且这么受欢迎,会产生这么良好的教育效果。相信谁看到这则消息,都会产生一些感想。
  我对乔司监狱管理层的敏锐和智慧,感到惊讶和欣喜。惊讶于这些民警具有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,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手段,通过“引进”这样蕴含哲理而又通俗易懂的畅销读物进行别开生面的教育。真是“太有才了”!欣喜的是,《心得》居然可以被当作教育、改造犯人的教材,而且大有效果——消息里还有具体的说明——但我想,即使服刑人员读于丹的书以后违规违纪现象没有大为减少,也不能就此说于丹的《心得》“极度无知,传播了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”,因为教育这东西,更多的具有潜移默化之功,就像春风化雨是随风潜入的。更何况,现在读这些书已经大有效果,那更说明,于丹的《心得》是“得心”的——得教育之心,也得人之心。
  我不知道“十博士”能否看到这则消息,看到后又会有什么感想。
  我是觉得,能够让古典文学进高墙,不仅不是“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”,而是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最生动的体现。
  喜读是硬道理。如果我们的作家也好学者也好的文章和著作,能够既深蕴思想又喜闻乐见,特别是能够被选中作为监狱的教材,那才是真本事。
  炮轰只能闹点大动静,“顺便”给自己博点名气,但不是创造。《心得》进高墙,虽然没有闹大动静,倒恰恰给了我们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,以及在现代社会如何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、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启迪。